首页医案心得

汗症十八病机(附出汗盗汗医案)

2024-05-03 次浏览

  汗症十八病机

  额头出汗多主肝阳上亢。

  鼻子出汗多主肺气不足。

  颈部出汗多主内分泌失调。

  胸口出汗多主脾胃失和。

  腋下出汗多主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。

  手心、脚心出汗多主脾失运化、脾胃湿热、血虚。

  左右半身、上下半身出偏汗多主风湿、偏瘫、中风征兆。

  手脚等四肢出汗多主血虚、阳亏引起。

  阴部大腿根出汗多主肾脏功能问题或湿热所致或生殖器官问题。

  生病人额头汗多主疾病加重征兆。

  两乳之间出汗多主精神疲乏、体力劳累而伤及心脾。

  夜晚一睡着出汗多主盗汗,阴虚的表现。

  额头面部出汗多主积滞、内心雍盛,烦躁、口苦、尿黄。

  前心后背出汗多主心气虚,心悸心慌,失眠多梦。

  上半身不出汗,下身出汗多主肾寒。

  上身发热,下半身不出汗多主气虚。

  半边头有汗半边无汗多主阴阳双亏而经络受阻。

  汗出如油为肝绝,烘汗多为更年期。

1.jpg

  医案①动则汗出

  患者:周某,男,34岁。2010年9月7日来诊。

  病史:现在已进入秋季了,天已凉了,还是动则一身汗,每天要换二三次T恤衫。

  别人都说凉,他还要开电扇,一个劲儿喊热。

  刻诊:此人身高1.75m左右,面略黑,声音洪亮,脉弦滑有力,舌红胖大,苔白腻,饮食、二便均正常。

  动则出汗如雨一症,吃过屏风散一类中成药无效。

  中医辨证:中焦湿热,逼汗外泄。

  处方:龙胆泻肝汤加减。方如下:

  龙胆18g车前子30g(包)木通12g黄芩15g栀子15g当归15g生地黄25g泽泻45g柴胡12g生甘草10g草果6g(打)苍术12g淡竹叶18g厚朴10g滑石30g(包)

  5剂,水煎服,每日3次。

  1周后复诊,汗略减。效不更方,上方合白虎汤,7剂,汗止—古道瘦马医案。

  医案②气虚自汗

  患者:王某,男,62岁。2009年9月2日初诊。

  病史:最近晨练完仍然是一身大汗,几乎都不敢活动,过去从来没有这现象,要求中医予以治疗。

  刻诊:自汗,舌淡苔白薄,脉浮大中空,有点疲惫,余无他证。

  凭脉辨证,气虚耳。

  中医辩证:气虚,营卫不和。阳浮于外,津液外泄

  治法:调和营卫,敛阴收汗。

  处方:桂枝汤加减。方如下:

  生黄芪60g防风12g白术15g鹿衔草30g桂枝15g白芍15g生龙骨、生牡蛎各45g山茱萸6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10枚

  5剂,水煎服,每日3次。

  医嘱:嘱咐晨练先减少运动量,适当喝些米粥自养。

  1周后复诊。汗出已少许多,已不感到乏力。

  效不更方,再续3剂,痊愈。以补中益气丸善后。

  按:此证亦可用桂枝加附子汤,因考虑到附子要先煎不便,故未用。

  医案③自汗欲哭

  患者:张某,女,44岁。2010年8月19日初诊。

  病史:1个月前做人工流产术导致月经至今未来。

  刻诊:动则虚汗淋漓,老想哭,控制不住,疲乏无力,不想吃饭,脉浮濡无力,舌暗苔薄白。

  中医辨证:为气阴两伤,兼有血瘀。(人工流产伤了气血,未能复元)

  处方:当归补血汤合玉屏风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。

  生黄芪60g当归15g鹿衔草30g防风6g羌活6g炒白术30g山药50g玄参15g炙甘草30g浮小麦30g大枣15枚鸡内金12g鸡血藤15g熟地黄45g山茱萸45g生龙骨、生牡蛎各30g

  5剂,水煎服,每日3次。

  特别叮嘱:

  每剂的大枣一个也不能少,此枣非为一般药方的引子,乃为主药耳。

  8月26日二诊时,易哭、多汗好转,特别是想哭已愈,乏困已好多了。

  要求继续治疗。

  脉已不濡细,略浮大,舌已不暗,偏淡,苔薄白,已可以吃东西了,有香味了,二便正常。

  处方:生黄芪60g鹿衔草30g防风6g炒白术30g羌活6g山药50g玄参15g炙甘草30g浮小麦30g大枣15枚鸡血藤15g熟地黄50g山茱萸45g生龙骨、生牡蛎各30g仙鹤草50g干姜15g菟丝子30g。

  7剂。水煎服,每日3次。

  9月2日三诊时,多汗、易哭、乏困完全好转。

  要求通经,处桃红四物汤加丹参、鸡血藤。3剂,未再复诊。—古道瘦马医案

  古道瘦马按:

  此案患者亦是以虚汗淋漓求诊,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滋补药;有一点要说明,滋补的过程要时刻注意患者的胃口,能吃可用大量峻补,不能吃要小量慢补,不要着急。

  不是什么病、什么体质都可以大补而不顾其他,一定要因人、因时、因具体情况而立法方。

  病例③张某,女,25岁。初诊,1995年9月12日。

  【病史】:9月9日顺产一男婴,产前住院一月余,近日寐则汗出如洗,衣裤皆湿,乱梦纷纭,醒后汗止,有烘热感。

  【现症见】:面目虚浮,周身皮肤湿油,神疲乏力,食欲不振,口渴喜热饮,舌淡苔薄白,脉浮虚无力,证属阳虚盗汗证。

  【方药】:归芪建中汤化裁。

  当归20克,黄芪50克,桂枝10克,白芍20克,炙甘草10克,炮姜6克,五味子15克,金樱子15克,大枣15克,党参30克,龙骨30克,(先煎),饴糖60克(烊化分服)。共6剂愈。

  病例④

  刘某 ,男, 5岁。 初诊,1997年10月15日。

  【其母代诉】:近半月来精神不振,饮食减少,夜间头身汗出,醒后汗止。

  【现症见】:面色痿黄,形体消瘦,四肢欠温,二便无异,舌淡苔白,脉沉细无力,证属阳虚盗汗,当归黄芪建中汤主之。

  【方药】:当归10克,黄芪30克,桂枝6克,白芍15克,炙甘草5克,五味子6克,金樱子15克,大枣10克,龙骨10克,牡蛎20克,炮姜3克,饴糖30克 。四剂汗止后以补中益气汤善后。

  病例⑤

  某男,56岁。初诊,2017年5月。

  盗汗两年,加重一周。

  【病史】:两年前开始夜间盗汗,胸闷、乏力、小便黄、口粘,近一周来盗汗加重,下肢乏力明显加重,舌质暗,苔黄厚腻,脉弦滑,证属湿热内蕴,迫津外泄,治以清热祛湿解毒,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。

  【方药】:滑石12克, 茵陈15克, 黄芩12克, 石菖蒲10克,藿香15克, 白豆蔻10克,薄荷10克,连翘15克,通草6克。

  守方10剂愈。

  阴虚盗汗是其常,阳虚盗汗是其变,临床亦有湿热内阻盗汗者。本案本无调治盗汗良方,但见其舌脉属甘露消毒丹证(湿热并重之邪恋气分证),与患者交流时言,先调体质,待湿热之邪祛后,再辩阴阳以治盗汗,但患者服药后,随着黄厚腻苔的消失,盗汗亦止,后思之,湿热内蕴内阻,也可迫津外泄而为盗汗,一己之见,权做参考以开思路。

  病例⑦邵章祥医案

  邹某,男 43岁。初诊,1987年6月18日。

  患者3日前因感冒、发热、恶寒,咳而头胀,胸闷气促,服麻杏石甘汤外证解,唯遗留晚间夜寐汗出,湿透衣铺。服当归六黄汤,六味地黄丸仍汗出如流,诊时询知患者肛门灼热,痒痛,大便涩滞,舌苔黄腻,脉濡数。此内外湿邪相博结,蕴郁化热,上蒸于肺,下通大肠,湿为阴邪,旺于阴分,蒸迫津液,故夜寐盗汗,方用葛根芩连汤解肌透热,使湿开热透,营卫合谐,二剂诸证消失而愈。(四川中医1989年)

  本案之盗汗非阴虚所为,乃湿热陷。

中医排毒八法 中医所说的发物(中医发物)是什么?
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