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血化瘀泡酒配方有哪些 活血化瘀的三大方法
一、活血化瘀泡酒配方有哪些
一、活血药酒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600g老鹳草500g续断500g川芎300g地龙300g赤芍300g牛膝300g苍术(炒)250g红花250g陈皮250g桂枝250g狗脊(烫)250g独活200g羌活200g乌梢蛇200g海风藤200g松节200g川乌(制)lS0g甘草150g骨碎补(烫)150g附子(制)l5og荆芥150g桃仁(炒)150g麻黄150g木香100g马钱子(制)100g杜仲(炒)l00g白糖2.5kg50度白酒100L
【功能主治】活血止痛,祛寒散风。用于腰腿疼痛,肢体麻木,风寒湿痹。
【用法用量】口服,一次10~15ml,一日二三次,温服。
【注意事项】孕妇忌服。
二、舒筋活血药酒
【药物组成】老鹳草1250g红花500g桂枝750g牛膝750g当归500g赤芍500g白糖25ks50度白酒50L【功能主治],舒筋活血,健筋骨,通经活络。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痹症,腰膝腿痛,风寒麻木。【用法用量】一次10~15ml,一日二三次。【注意事项】孕妇忌服。
三、活血止痛、祛寒散风-活血药酒
【药物组成】当归600g老鹳草500g续断500g川芎300g地龙300g赤芍300g牛膝300g苍术(炒)250g红花250g陈皮250g桂枝250g狗脊(烫)250g独活200g羌活200g乌梢蛇200g海风藤200g松节200g川乌(制)lS0g甘草150g骨碎补(烫)150g附子(制)l5og荆芥150g桃仁(炒)150g麻黄150g木香100g马钱子(制)100g杜仲(炒)l00g白糖2.5kg50度白酒100L
【功能主治】活血止痛,祛寒散风。用于腰腿疼痛,肢体麻木,风寒湿痹。
【用法用量】口服,一次10~15ml,一日二三次,温服。
【注意事项】孕妇忌服。
四、活血化瘀药膳药酒的配方
【配方1】制附子45克,细辛15克,红花、丹参各60克,士元、苍术、川芎各30克,大枣20枚,白酒1500毫升。
【制法】将前8味捣碎,置容器中,加入白酒,密封,浸泡1周后,过滤去渣,即成。
【功用】沮经散寒、活血化瘀。
【主治】寒湿、血瘀所致的脉管炎,表现为患肢肢端疼痛、苍白或紫暗、触之发凉、受寒加剧,未发生溃疡者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0毫升,日服2次。
【配方2】牛膝40克,杜仲、丹参、生地黄各20克,白酒500毫升。
【制法】将前5味捣碎,置容器中,加入白酒,密封,浸泡7天后,过滤去渣,即成。
【功用】补肾强骨、活血通络。
【主治】肾虚腰痛、关节疼痛等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0~15毫升,日服3次。
五、血竭酊
【配方】当归、红花各30克,血竭25克,酒精1000毫升。
【制法】将前3昧捣碎,置容器中,加入酒精,密封,浸泡1周后,过滤去渣,用20毫升玻璃瓶分装,备用。
【功用】活血舒筋止痛。
【主治】手足麻木、肢节酸痛、局部经络劳损等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以棉球蘸药酒徐擦患处。
二、快速活血化瘀的穴位
1.隐白太白公孙穴——活血化瘀又散结
人体自带小药箱,我们说几乎任何一种疾病,都能在咱们自己的身上、生活中找到治疗的方法。接下来我要跟您介绍的,就是关于如何用穴位来治理,或者说缓解痛风。
在我们大脚趾的内侧,是很多痛风病人生长痛风石的地方。您可能不知道,正是在这个位置的边缘,有一个专门对付痛风的有效穴位,叫做隐白穴。隐白穴的具体位置在哪儿呢?在我们大脚趾趾甲盖的内侧缘画一条横线,然后再在这个趾甲竖缘,画一条竖线。两条线的交点位置,就是隐白穴。
2.隐白穴:大脚趾末节内侧,距趾甲角0.1寸处。
除了隐白,还有一个穴位,称为太白穴。太白穴在咱们第一个脚趾的基底部位,术语叫做第一跖骨基底部位。跖骨有5块,连接着5根脚趾。怎么找呢?翘起咱们的大脚趾,脚底会有一块挨着地面的很圆、很大的骨头,这个,就叫第一踮骨,是大脚趾的跖骨。
3.太白穴:位于足内侧缘,第一跖骨后下方凹陷处。
对于痛风病人,尤其是大脚趾疼痛、变形的病人,您平时一定要经常用艾条对着肿胀、疼痛的部位进行灸疗,效果会特别好。当然,一定要记得灸我介绍给您的隐白穴和太白穴。
艾灸促进了局部的气血循环,防止沉积,原来的沉积也会慢慢变小,关节的变形和疼痛就会大大改善。
再给您特别介绍一个穴位,叫做公孙穴。公孙穴也在第一跖骨的基底部,与太白穴相比,太白穴在第一跖骨的前端,而公孙穴则在第一跖骨的后端。在做艾灸的时候,艾条的热量也能灸到这个穴位。这还是一个能够调理脾胃的特效穴。
4.公孙穴:位于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,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。
找这个穴位,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,就是我们首先从大脚趾的位置,从前往后推,推到第一大脚趾的根部,之后再向上、向后推。这时候,就能摸到一个凸起的小骨头,您就找到公孙穴了。
三、活血化瘀的三大方法
1、活血化瘀的日常护理
在日常生活中,崴脚等是比较常见的小意外,当急性期(伤后24-48小时)过去之后,扭伤的地方会出现淤青,这时我们可以用很简便的方法来处理,即用热毛巾进行热敷,帮助散开淤血。也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外用药物,比如红花油,倒一些在伤处,用手按摩直至药物被吸收、患处有发热的感觉。
除了外用的药物,还有一些口服药物,也能够起到疏通经络、活血化瘀的作用,一般多是中成药,如大活络丸、三七片等。
2、活血化瘀的运动方法
运动是最单纯、有效的活血方式,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。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,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,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。血淤体质在精神调养上,要培养乐观的情绪。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,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。反之,苦闷、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。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动桩功、长寿功、内养操、保健按摩术等,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,助气血运行为原则。还可按摩膈腧、血海、合谷等穴。
3、活血化瘀的食疗方法
活血化瘀,用具有消散作用的、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。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或者因为外力使局部血脉不通,导致在人体某一部位或组织血行不畅,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肿块等组织上的变化。
有通畅血脉、消散瘀滞、调经止痛的作用。活血化瘀常同补气、养血、温经散寒、清热、行气、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。活血化瘀有日常调养及中医治疗等方法,日常调理以运动和饮食调理为主,活血化瘀的食物有:葡萄、柠檬、凤梨、葡萄柚、橄榄、山楂、大白菜、芹菜、韭菜、洋葱、山药、大蒜、番茄、花椰菜、蘑菇等。
四、活血化瘀的常见食物有哪些
1、生姜
生姜性温,味辛。姜有促进血液循环、健脾和胃、杀菌解毒的作用。研究表明生姜能降低胆固醇、血糖、血液黏稠度,减少血小板凝集,预防心脑血管梗塞。
2、西红柿
西红柿含有多种活血化瘀的成分。果胶可降低胆固醇;黄酮素有抗凝作用;籽粒周围的黄色胶状物质含番茄因子,能防止血小板聚集,维持血管壁的弹性,防止动脉粥样硬化,改善血液循环。
3、鱼
无论是深海鱼、浅海鱼,还是淡水鱼,都含有对抗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EPA、DHA两种不饱和脂肪酸,因此吃鱼有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功效。
4、黑木耳
黑木耳具有益气强身、滋肾养胃、活血等功能。它能抗血栓、降血脂、抗脂质过氧化,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、软化血管,使血液流动通畅,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。黑木耳还有较强的吸附作用,有利于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。
5、洋葱
洋葱辛温,归肺、肝经。洋葱有温阳活血的作用,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。洋葱含有的前列腺素A,是较强的血管扩张剂。它含有的葱蒜辣素,能抗血小板聚集,因而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与血液黏稠度,并降低血压。
6、红糖
红糖,又称“赤砂糖”。性平,味甘。具有润肺生津、和中益脾、补血健脑、活血化淤、强身健体等作用,但高血脂、糖尿病患者忌食。
红糖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,在每百克红糖中,含蛋白质0.4克,碳水化合物93.5克,钙90毫克,铁4毫克,维生素B20.09毫克,烟酸0.6毫克以及一定量的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锰、锌等营养物质。
红糖中所含的矿物质铁,是构成红血球的重要成分,是造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;红糖中所含的葡萄糖,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。中医学认为红糖具有补血、健脑、御寒、强身、活血、化淤、生新等作用,主治胃寒脾虚等症,特别适宜产妇食用。
7、山楂
山楂性酸、甘、微温,归脾、胃、肝经。《食鉴本草》里说它能“化血块,气块,活血”。山楂有消食健胃、行气活血散瘀的功效,所含的黄酮类物质能舒张外周血管,具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并能扩张冠状动脉、降脂、强心。